Home
主頁  |   個人背景及經驗  |  學歷及專業資格  |  撰寫文章及講座  |  查詢及留言
 
治療問題
面談及治療內容
面談及治療形式
親子行為治療
面談及治療地點
常見問題


Q: 黃博士怎樣平衡研究、教學與診療幾個範疇?

A: 從經驗所得,以上的三者是彼此協調的;即是從研究中找出理論,理論可用來教學與診療;相反來說,從跟學員討論個案與診療實踐後,理論得以被証實或再研究及修正。故作為一個完備的心理學家,以上的三個範疇是缺一不可的!

Q: 怎樣的家庭或孩子應該進行親子行為治療?

A: 任何想改善孩子行為或親子關係的家庭都適合進行親子行為治療。而家長亦應多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影響孩子的行為。黃博士認為,幼兒的行為多是受家長及家庭教育的影響;例如,會打人的小朋友,他們的家庭也是常用體罰的。故此家庭教育及孩子的行為是不可分割的;家長要幫孩子訓練行為矯正法,同時也要改變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及對孩子的期望。

Q: 單親或領養家庭可進行親子行為治療嗎?

A: 絕對可以!只要有一位和孩子關係密切的成年人 (不一定是親生父母) 跟孩子一起作治療及幫孩子日常訓練,療程便與一般家庭無異。

Q: 如小朋友或大朋友很害怕陌生環境,怎樣可得到治療?

A: 為配合個別情況,黃博士是樂意作家訪的。

Q: 病人如以認知行為治療來矯正情緒及行為,是否不需要藥物治療?

A: 這個要視乎情况而定。有時候,雙管齊下 (即認知行為及藥物混合治療)會對某些問題的療效更顯著。如有需要,黃博士會作適當的轉介 (如精神科醫生)。

Q: 催眠治療是否有可能令人進入靈界或一睡不起?

A: 可能是傳媒的描述,令到「催眠」的定義變得含糊。黃博士的催眠治療,可將客人帶入平靜和諧的思想領域,令緊張的情緒得到舒緩。此外,催眠治療亦有助改善行為及治療痛症。

Q: 行為矯正法是否可改變任何行為問題?

A: 行為矯正法主要是利用「條件反射」(conditioning) 的心理學原理,幫助改變偏差的行為,形成新的行為。但對於技術性的行為 (如彈琴、跳舞等),則需配合技巧的鍛練。